白酒选购避雷秘籍,速看!
在白酒的海洋中,你是否曾为追寻品牌而迷失,或是被口感与度数的诱惑所困扰?当品牌繁多、价格千差万别,真假难辨之际,你是否曾疑惑:同样出自纯粮之手,价格何以天壤之别?今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白酒世界的神秘面纱,用最简单的方式,避开那些潜藏的“雷区”。
在挑选白酒的征途上,许多人忽视了包装上那串不起眼的数字—— 执行标准编号 。然而,这串数字,如同白酒的身份证,不仅揭示了其香型和酿造方式,更是其品质的坚实保障。
那么, 这些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酒?
首先,让我们从国家标准GB/T说起。 GB,即“国家标准”的缩写,T则代表“推荐”。这一标准下,每一款酒都需经过严苛的质量检验,确保品质卓越。
常见白酒标准可以分为两种:纯粮酒(固态法)、酒精勾兑酒(液态法、固液法)
1、纯良酒(固态法)
纯粮酒的标准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标准,还有一种是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如下:(纯粮食酒执行标准中有国家通用标准,占绝大多数。还有就是地方的标志性产品标准,这个只有部分经过认证的厂家才有,是比较少数的。)
白酒执行标准一览表
它是以纯粮食于窖池中进行固态发酵,故而得名。此乃传统酿造之法。粮食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淀粉,微生物(酒曲)可将淀粉转化为糖,进而把糖转化为酒精。粮食亦包含脂肪、蛋白以及众多微量的其他有机成分,这些成分或被微生物转化,或与酒精发生反应,亦或彼此相互反应,从而生成数百种有机分子。
一瓶采用固态法酿造的白酒,酒精与水所占比例为 98%,数百种有机分子占比 2%。酒质的优劣,并非取决于那 98%,而仅取决于这 2%。在这 2%当中,最为重要的当属酯类。酯类分子有大小之分,酯类大分子的产生过程如下:微生物把脂肪转化为脂肪酸,而后再转化为脂肪酸酯。脂肪酸酯大分子溶解于酒精之中,因而酒呈无色。倘若兑水,致使酒精度降低,脂肪酸酯大分子便会析出,从而呈现白色浑浊之状。此即为何兑水是鉴别纯粮固态白酒最为简便且有效的方法之原理所在。
2. 酒精勾兑酒
2.1 液态法 --- 执行标准:GB/T20821
以富含淀粉、糖类的原料加曲、加水进行发酵,呈液态,故而得名。其发酵产物主要为酒精,其他有机分子含量极少。食用酒精企业亦采用此类发酵方式,因此国家标准许可白酒企业直接运用食用酒精。鉴于食用酒精不含其他有机分子,国家标准同时准许勾兑香精以优化口感。所勾兑的香精均为小分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颇高,部分甚至可溶于水。故而,液态法白酒兑水后不会有析出情况,亦不会呈现白色浑浊。
2.2 固液法 --- 执行标准:GB/T20822
30%固态法白酒与 70%液态法白酒相混合。然而,绝大多数酒企所添加的固态法白酒未达 30%,即便添加足量,兑水也仅呈现微弱浅蓝。
而执行标准中的“优级”与“一级”又是何意?
白酒等级共分为六级,分别为特级、优级、一级、二级、三级、不合格 ,每一级都在香气、口味、风格上有所区别。以浓香型白酒为例,真正的白酒爱好者更偏爱优级产品,一级产品则相对逊色。评定分数从95分以上到70分以下不等,特级为最高,不合格为最低。
白酒市场虽繁杂,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辨识方法,便能在其中游刃有余,选购到心仪的好酒。希望这篇文章能助你一臂之力,让我们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能做到明智消费。
